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
在 CAD机器制图 实际過逞中 , 机件 ( 包括零件、部件和机器)的外形布局是多种多样的,仅接纳主、俯、左三个视图经常表达不清晰。因此,国度尺度划定了机件的种种表达方法。本文将介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常用表达方法。绘图时应根据机件的实际布局外形特点,选用得当的表达方法。
一、基本视图
1、定义 物体在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称为基本视图。
根据国度尺度的划定,用正六面体的六个面作为基本投影面。将机件置于正六面体中,按正投影法分别向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六个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2、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及设置
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及投射方向划定如下:
主视图 — 由前向后投射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 — 由上向下投射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 — 由左向右投射所得的视图;
右视图 — 由右向左投射所得的视图;
仰望图 — 由下向上投射所得的视图;
后视图 — 由后向前投射所得的视图;
六个基本投影面的睁开方法是:正立面保持不动,别的投影面按图 2 所示箭头方向睁开到与正立面成同一平面。睁开后各基本视图的设置关系如图 3 所示。按划定设置的六个基本视图,同等不标注图名。

图 2

图 3
3、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保持着与三视图相同的投影规律,即:
主、俯、仰、后视图长相称,此中主、俯、仰长对正;
主、左、右、后视图高平齐;
俯、左、右、仰望图宽相称。
4、示例:基本视图的公道选用及虚线的省略
实际画图时,一样平常不需要将六个基本视图都绘出,而是根据机件的庞杂程度和布局特点选择须要的基本视图。在完备、清楚地表达机件各部分外形和布局的条件下,使视图数目最少,力图制图轻便。
图 4 为一支架的立体图和三视图,可以看出,该支架用主、左两个视图就已经完全表达了其各部分的布局外形,俯视图显得多余,只是该支架左右端布局一起投影在左视图上,左视图因虚、实线重叠而显得不清楚。假如用图 5 的主、左、右三个视图来表达该支架,则支架左右端布局就都表达清楚了。

图 4

图 5
二、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设置的视图。
当基本视图不能按划定的位置设置时,可接纳向视图的表达方法。向视图必须进行标注,标注时接纳下列表达方法:
在向视图的上方标注 “X” ( “X” 为大写拉丁字母,如 A 、 B 、 C 等),在相应视图四周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X” 。如图 6 所示。

图 6
视图有四种 : 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
三、局部视图
1、定义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常用于表达机件上局部布局的外形,使表达的局部重点突出,明白清楚。如图 7 所示,当画出主、俯两个基本视图后,仍有两侧的凸台和此中一侧的肋板厚度没有表达清晰,因此需要画出表达这两部分的 A 、 B 局部视图。这样,既淘汰了基本视图的数目,又制止布局的重复表达。

图 7
2、画法
局部视图的断裂界限线用波浪线表现,如图 7 中的 A 局部视图。波浪线不应与表面线重合或在表面线的延伸线上,不应超出机件表面线,不应穿空而过,如图 8 所示。当所表达的局部布局是完备的、且形状表面线又自成关闭,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 7 中的 B 局部视图。

( a )准确 ( b )错误
图 8
3、局部视图的设置和标注
局部视图一样平常按投影关系设置,也可将其设置在别的得当位置。
画局部视图时,一样平常在视图的上方标出图名如 “A” 、 “B” 等,在相应视图四周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但政府部视图按投影关系设置,中间又没有别的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
四、斜视图
1、定义和画法
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斜视图可以表达机件倾斜部分的实形。如图 9 所示的机件,其右上方具有倾斜布局,在俯、左视图上均不能反应实形,这既给绘图和看图带来困难,又不便于标注尺寸。这时,可选用一个平行于倾斜部分的投影面,按箭头所示投射方向在投影面上作出该倾斜部分的投影,即为斜视图。由于斜视图常用于表达机件上倾斜部分的实形,因此,机件的别的部分不必全部画出,而可用双折线(或波浪线)断开。

图 9
2、斜视图的设置和标注
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设置情势设置并标注(如图 9 )。须要时,容许将斜视图旋转设置,此时,应标注旋转标记 (旋转标记的箭头方向也是图形的旋转方向),表现该视图名称的大写拉丁字母应靠近旋转标记的箭头端,如图 10 所示;也容许将旋转角度标注在字母之后。
无论斜视图怎样设置,投射方向箭头应与所表达的部分垂直,而字母同等程度方向注写。

图 10
3、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综合应用
图 11 为一压紧杆的三视图。从图中看出,该压紧杆的左边部分有一个倾斜布局,其在俯视图、左视图上均不反应实形,给绘图、看图带来不便,也不便于标注尺寸。

图 11
假如将左侧倾斜部分的布局用斜视图表达,右侧凸台布局用局部视图表达,联合主视图和局部的俯视图,则该机件的布局外形就表达得既完备又清楚。图 12 、图 13 是该压紧杆表达方法的两种视图设置方法。

图 12

图 13
在CAD机器制图中视图机件的表达方法的教程中,视图重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布局外形,机件的不可见部分用虚线表现,通常省略不画。视图重要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这四种。
讲解时数: 2 学时
课 题: 第二节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讲解目的 : 使用正投影特性把握三视图的投影及对应关系。
讲解重点 :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
讲解难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讲解方法 : 教学法、演示法
教 具: 木模、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讲解步骤: (引入新课)略 (教学新课)第二节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三视图的形成 物体是有长、宽、高三个标准的立体。我们要熟悉它,就应该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去察看它,才能对其有一个完备的理解。图3-4所示的是四个差别的物体,它们只取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假如不附加别的说明,是不能确定各个物体的整个外形的。要反应物体的完备外形,必须根据物体的繁简,多取几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增补,才能把物体的外形表达清晰。为了正确地表达物体的外形和大小,我们选取相互垂直的三个投影面。
1、三投影面体系 三面: 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用 V 表现 程度投影面:简称程度面 用 H 表现 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 用 W 表现 OX轴:V面与H面的交线。 OY轴:H面与W面的交线。 OZ轴:V面与W面的交线。 OX 轴、OY轴、OZ轴的交点为圆点 。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 主视图:正面投影(由物体的前方向后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程度面投影(由物体的上方向下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左视图:侧面投影(由物体的左方向右方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2)三视图的睁开划定 正面保持不动,程度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 0 ,侧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 0 。

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1、位置关系: 主视图在上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左视图的正右方。

主视图反应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 俯视图反应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 左视图反应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牢固训练) 1、说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投影关系。 2、看视图鉴别对应方位关系。 (讲堂小结) 1、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2、三视图的三等关系 3、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 (作业部署)
讲堂作业: 习题集 P 17 3 - 1 -1 ①②、 P 18 3-2-1 ①②
课后作业: 习题集 P 19 3- 3 -1 ①②
教后感:一、三面投影体系的创建
如图2-3所示,设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正立投影面V(简称正面)、程度投影面H(简称!程度面)、侧立投影面W(简称侧面)。三个投影面的交线OX、OY、OZ称为投影轴,也相互垂直,分别代表长、宽、高三个方向。三根投影轴交于一点O,称为原点。

图2-3 三投影面体系
二、三视图的形成
如图2-4所示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按正投影法向各投影面投射,即可分别得到正面投影、程度投影和侧面投影。在工程图样中“根据有关尺度绘制的多面正投影图”也称为“视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三面视图是国度尺度中基本视图中的三个,划定的名称是: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正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程度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侧面上所得的视图。

图2-4 三视图的形成
为了绘图和看图方便,必须使处于空间位置的三视图在同一个平面上表现出来。2-5所示划定正面不动,将程度面绕OX轴旋转90°,将侧面绕OZ轴旋转90°,使它们与正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在旋转過逞中,OY轴一分为二,随H面旋转的Y轴用YH表现,随W面旋转的Y轴用YW表现。由于绘图时不必画出投影面和投影轴,以是去掉投影面的边框和投影轴就得到三视图。


图2-5 三视图的睁开
三、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1.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称。
图2-6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三视图方位对应关系
主视图反应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俯视图反应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
左视图反应物体的前、后和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 。
图2-7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三等”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称”。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岂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这个投影对应关系都保持稳定。“三等”关系反应了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我们看图、绘图和检察图样的依据。
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对实物进行形体布局分析并绘制三视图,然后探究、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为下次课学习打下底子。
本文网址: http://www.appike.com/d/20201027105628_1358_1335903723/home